导读:有没有关于哲学类的参考文献?哲学类的参考文献找不到怎么办?找不到优秀的哲学类参考文献的小伙伴不要担心,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哲学类参考文献,可供大家参考哦。

  [1]李卯.“率性之谓道”:《中庸》的古典生命哲学思想及其教育意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01):83-90.

  [2]庞元正.自然辩证法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01):3-10.

  [3]宋林柯,王业飞.探工程知识底蕴,谋工程哲学未来——第九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01):125-128.

  [4]徐坚.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外交哲学的新境界[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0,37(01):1-21.

  [5]李惠国.《自然辩证法》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哲学新领域——纪念恩格斯诞辰二百周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02):3-9.

  [6]黄晟鹏,孔燕.科学社会学实证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趋势——基于科技哲学三大期刊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02):60-65.

  [7]张立文.理一分殊论:中国哲学元理[J].社会科学战线,2020(02):1-15.

  [8]陈越骅.希腊哲学智慧论传统及其晚期转型:发生学与奥古斯丁的视野[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151-160.

  [9]周桂钿.董仲舒哲学的历史角色[J].中国哲学史,2020(01):81-85.

  [10]张志强.何谓“中国哲学的机遇”——试论叶秀山先生的哲学观[J].中国哲学史,2020(01):108-113.

  [11]吴圣正.继承传统与立异标新——张立文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J].贵州文史丛刊,2020(01):30-41.

  [12]朱雨馨,李崇辉.“工业革命”与西方艺术哲学的变迁[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0,28(01):74-79.

  [13]张思永.刘宓庆译学思想的哲学之“源”探析[J].中国翻译,2020,41(01):111-121+189.

  [14]颜晓程,吕立杰.劳动教育的身体意蕴及其省思——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J].中国教育学刊,2020(03):63-67.

  [15]陈焱.郭嵩焘洋务思想中的船山哲学影响[J].船山学刊,2020(02):30-36.

  [16]吴璇.《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实践哲学的光辉篇章[J].文史天地,2020(02):4-8.

  [17]黄欢.基于自然哲学观理念下的日本度假酒店庭院设计——以广岛神石高原酒店之东林苑为例[J].园林,2020(02):7-11.

  [18]侯长林.康德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启示[J].铜仁学院学报,2020,22(01):30-39.

  [19]宋清华,任毅.西方哲学史上宇宙观的三次转换及其问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8(01):5-12.

  [20]江渝.“电影作为哲学”?!——论电影哲学中的FAP理论[J].电影文学,2020(01):13-19.

  [21]欧阳英.黑格尔绝对精神的“绝对性”辨析[J].世界哲学,2020(02):99-109+161.

  [22]孙要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J].理论视野,2020(01):33-38.

  [23]韦璇.康德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转折[J].大众文艺,2020(06):183-184.

  [24]从福仲,李雪飞.从历史和哲学视角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J].高教论坛,2020(02):54-56.

  [25]王兴赛.从黑格尔的“Handlung”到马克思的“Praxis”——19世纪上半叶德国实践哲学的两个主题词及其演替[J].哲学研究,2020(02):31-39+127.

  [26]贾红雨.黑格尔艺术哲学重述[J].哲学研究,2020(02):104-115+128.

  [27]周雨晴.有效发挥国企党校哲学教育培训的功能与作用[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2(01):17-21.

  [28]刘国强.新闻客观性何以可能?——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视角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02):5-14.

  [29]肖恩·塞耶斯,覃万历.恩格斯与唯物主义[J].现代哲学,2020(01):1-10.

  [30]宫敬才.恩格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论纲[J].现代哲学,2020(01):11-20.

  [31]杨睿轩,王平.论青年恩格斯的黑格尔哲学趋向[J].现代哲学,2020(01):28-34.

  [32]王媛媛,罗杰威.同质化的经院哲学与儒学——以近代济南将军庙天主堂修院的异质宗教融合问题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20(01):120-128.

  [33]杨建林.情报学哲学基础的再认识[J].情报学报,2020,39(03):317-329.

  [34]黄云明,李慧琳.论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哲学方法和治学精神[J].保定学院学报,2020,33(02):1-8.

  [35]何忠国.用群众化的语言阐释哲学理论——艾思奇与《大众哲学》[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03):93-96.

  [36]闻邦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的“院士讲思政”——关于以院士亲身经历传授人生哲学与科学方法论的倡议及探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9(01):1-11.

  [37]潘利侠.生命与伦理:齐美尔生命哲学基础上的个体法则[J].社会,2020,40(02):76-110.

  [38]闫坤如.人工智能的哲学思想探源[J].理论探索,2020(02):5-10.

  [39]曹典顺.中国文化公共性与公共阐释论——中国文化哲学的解释逻辑[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6(01):91-101+124.

  [40]孙曼曼,石磊.从利益分配的法哲学到合作智能技术的权益配置规则[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0(02):53-61.

  [41]曾点,高璐.技术哲学在STS中的遗产——与芬伯格对谈[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0,42(03):106-116.

  [42]王振民.阿尔都塞哲学转向后对《矛盾论》的新解读及其存在的问题[J].毛泽东研究,2020(02):95-104.

  [43]赵敏.德国古典哲学自由观与英美哲学自由观的根本区别[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20(01):58-61.

  [44]张兴奎,张佩栋,张纵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逻辑脉络和实践展开研究[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1):12-18.

  [45]刘怡,蔡肖兵,何冬玲.“生成”哲学观——金吾伦科技哲学思想评述[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02):48-55.

  [46]高蕊.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超越[J].学理论,2020(02):44-45.

  [47]胡显章.提高哲学自觉自信深化文化素质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01):1-5.

  [48]陈亚丽,王岩.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回顾与展望[J].探索,2020(02):83-95.

  [49]王萍.论公文写作中的哲学思维[J].应用写作,2020(04):6-8.

  [50]方世南.生态健康与人民健康同构关系中的生态政治哲学蕴涵研究[J].兰州学刊,2020(03):5-12.

  [51]张树德.习近平军事哲学思想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4(01):5-13.

  [52]梁青青.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研究[J].福建茶叶,2020,42(03):373-374.

  [53]于春玲,曾孟.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好生活观[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2):98-104.

  [54]李睿.汉德克与老庄哲学——试析彼得·汉德克萨尔茨堡创作期作品中的道家哲学影响[J].外国文学动态研究,2020(02):15-26.

  [55]杨雪.哲学课堂中的议题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03):24-26.

  [56]屈天琦.浅谈科技哲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4):13-14.

  [57]黄玉顺.中国哲学“内在超越”的两个教条——关于人本主义的反思[J].学术界,2020(02):68-76.

  [58]晏辉.论政治哲学视阈中公共意志的生成逻辑[J].天津社会科学,2020(02):4-17+38.

  [59].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20(02):161.

  [60]张元驰功,张大超.武术文化对传统“道论”哲学的吸收与借鉴[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44(03):65-72+83.

  [61]赵志鸿.论哲学视域中的“新时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02):10-17.

  [62]黄传根.《自然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学科发展刍议——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03):16-20.

  [63]叶闯.哲学存在问题与含有存在谓词的语言框架[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03):21-26.

  [64]安维复.科技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与文献考察[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36(03):97-102.

  [65]林青.《资本论》的“形式分析”与马克思“政治哲学”[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2-18.

  [66]余平,戴黎.论海德格尔对哲学的一个规定——哲学是一种出类拔萃的生成论现象[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63-70.

  [67]倪志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问题的探讨[J].教学与研究,2020(02):25-32.

  [68]戚万学.留得岁寒风骨在——记陆有铨先生的学术人生[J].教育研究,2020,41(02):151-159.

  [69]苗启明,张兆民.青年马克思的哲学立场及其开辟的“真正的哲学”[J].学术探索,2020(04):1-8.

  [70]金寿铁.世界哲学——论卡尔·雅斯贝尔斯的未来哲学构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1):27-36.

  [71]刘媛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联与互鉴[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06):28-29.

  [72]丁木乃.试析《羌族释比经典》中的阴阳哲学观[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1):24-32.

  [73]张娅.作为应用哲学的儿童哲学:一种对童年的深度审视[J].晋阳学刊,2020(02):78-81.

  [74]刘志洪,胡雯.走出思想创造的困局——关于新时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再思考[J].哲学动态,2020(03):14-23.

  [75]刘梁剑.感受与中国哲学如何做事——对“事”哲学的方法论考察[J].哲学动态,2020(03):46-54.

  [76]韩骁.原初自然的历史化——梅洛-庞蒂对谢林自然哲学的现象学阐释[J].哲学动态,2020(03):64-74.

  [77]米丹,安维复.生物学哲学何以可能——基于生物学哲学三大争论的文献研究[J].社会科学文摘,2020(03):23-25.

  [78]王东.列宁晚年创新的哲学精髓[J].哲学研究,2020(03):3-12+128.

  [79]白刚.“抽象力”:《资本论》的“认识论”[J].哲学研究,2020(03):13-21+128.

  [80]费多益.如何理解分析哲学的“分析”?[J].哲学研究,2020(03):119-126.

  [81]罗克全,王洋洋.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误解与还原——对分析马克思主义“正义悖论”的批判与超越[J].科学社会主义,2020(01):16-21.

  [82]王博文.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J].决策探索(下),2020(03):60.

  [83]张梅艳.瓦解逻辑——阿多诺哲学思维方式探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02):39-46.

  [84]许全兴.实事求是:科学性与党性的统一——对哲学研究的科学性与党性关系的一点反思[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0(01):66-70+108.

  [85]孙恩慧,王伯鲁.机器技术哲学的第三条进路探析——兼论马克思与芒福德的机器技术哲学[J].科学经济社会,2020,38(01):6-12.

  [86]林晶.布迪厄的语言哲学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4):56-63.

  [87]吕世荣,刘旸.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的哲学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1):1-8+191.

  [88]代海强.神经科学与心灵哲学交叉研究的双向进路[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1):9-16.

  [89]张山鸣,宋根成.日神与酒神精神视域下“哲学王”与“超人”思想对比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03):54-57.

  [90]白夜昕.俄罗斯技术哲学的民族化与国际化趋向及启示[J].学习与探索,2020(03):16-22+173.

  [91]蔡恒进.“我”之形上学:人工智能时代的哲学问题[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02):107-114.

  [92]伍龙.以人民为中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冯契文化哲学观的考察[J].学习与探索,2020(02):15-21+198.

  [93]雷·布拉西耶,黄其洪,王鸿宇.自明性的异端——弗朗索瓦·拉吕埃勒的非哲学[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01):38-49.

  [94]陈来.精神哲学与知觉性理论——徐梵澄心学思想述论[J].世界宗教研究,2020(01):14-23.

  [95]牟成文.人民意志:马克思法哲学的思想特质[J].中国社会科学,2020(03):25-43+204.

  [96]傅永军.现代诠释学类型阐论[J].中国社会科学,2020(03):44-61+205.

  [97]张兰.生态语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基:反逻各斯中心主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2):29-37.

  [98]张文喜.在学术和体系建构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J].中国社会科学,2020(02):4-24+204.

  [99]曾瑶,张广君.“教学历史意识”初探——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02):17-25.

  [100]欧阳康,赵贝斯特,张梦.信息时代哲学教育教学创新研究——以“哲学、文化与人生智慧”慕课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20,41(02):76-81.

  [101]韩震.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社会科学辑刊,2020(01):5-10.

  [102]陈伟.当代西方生态哲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及其批判[J].贵州社会科学,2020(03):11-17.

  [103]牛子宏.自然与历史之间——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困境及其破解[J].贵州社会科学,2020(03):34-40.

  [104]晏辉.现代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基础论证[J].山东社会科学,2020(04):5-10.

  [105]刘仲翔.2019年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动态盘点[J].科技与出版,2020(03):67-74.

  [106]王振民.新时代深化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三重维度[J].江汉学术,2020,39(03):69-76.

  [107]舒雅婷,鲍金.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何以可能——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建构为视域[J].决策与信息,2020(04):5-13.

  [108]杨荣.马克思政治哲学得以确立的思想史“剥离”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02):143-151.

  [109]付文军.当代中国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思路、问题与进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41(02):39-46.

  [110]王娜.论布兰顿语言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内在联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41(01):56-60.

  [111]李佳佳,李宪伦,李恩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8):9-12.

  [112]孙亚杰,陈治国.“拯救现象法”:康德先验哲学实践活动的另一种方法论因素[J].求是学刊,2020,47(02):47-57.

  [113]齐勇.交往实践与良善的生活——哈贝马斯实践哲学的基础概念与问题旨趣研究[J].求是学刊,2020,47(02):58-65.

  [114]桑兵.思想如何成为历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02):1-12+193.

  [115]李维武.冯契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思想路径与内涵拓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02):13-25+193.

  [116]叶险明.跨越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间的鸿沟[J].学术界,2020(03):44-55.

  [117]张卓远,侯怀银.十年来西方教育哲学研究的进展与反思——基于《哲学与教育研究》刊文的分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0,12(02):22-33.

  [118]刘志洪.主要进展、当前偏颇与关键课题——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反思[J].现代哲学,2020(02):23-31.

  [119]晏辉.政治哲学把握当代中国问题的方式:一种类型学的考察[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3(01):15-26.

  [120]王栋.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历史语境(1919—1949)[J].长白学刊,2020(01):1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