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一次写论文的同学们,论文摘要应该怎么写?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撰写?论文摘要是作者对于论文的一个简明扼要的描述,让在读这篇论文时很清楚很全面的了解到这篇论文写的是什么。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教育类的论文摘要怎么写,下面是为大家收录的几篇教育类论文摘要,可供大家参考。
1、【摘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成为考验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试金石。疫情对社会和高等教育本身产生哪些重要影响?高等教育界应对的态势如何?"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有效性怎样?在线教育缺少了哪些教学要件?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但疫情的发生更加提醒我们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思考教育问题,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学校看教育"。在推动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要关注教育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强教育危机的风险研判,提升教育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大学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人才培养,要培养具有理性认知的人,关注人的内在情感体验和人格完善;要扎根中国的现实办大学,既要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又要促进重大战略领域科研成果的转化。
2、【摘要】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育被寄予厚望,赋予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特殊历史使命。疫情激发了在线教育活力,促进在线教育蓬勃发展,但是也折射出了在线教育的窘态。5G时代的来临,为在线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5G技术有利于提升在线教育服务价值。为更好地提升在线教育质量,需要创造智慧家庭办公学习环境,选择合适的在线教育模式,采用做好在线教育的准备,建设线上金课,善用直播教学经验和技巧,增强在线教学的交互性等。未来在线教育将会促进教育教学形态和学校组织形态创新,从而形成教育服务新业态。直播教学将会更受用户青睐,引领在线教育发展新趋势。
3、【摘要】2020年3月2日,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发布《2020年地平线报告(教学版)》,报告提供了证据、数据和场景,以及专家们对影响高等教育实际采用新的技术和实践的因素的定量评级。该报告采用改进的德尔菲法和前瞻性方法,描述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15种宏观趋势、6项技术实践、4种未来场景和9个案例观点。报告先从社会、技术、经济、高等教育和政治五方面描述影响高等教育教学的15种宏观趋势。其中,社会趋势包括幸福感与心理健康、人口变化、公平与公正实践;技术趋势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影响、下一代数字学习环境、分析能力与隐私问题;经济趋势包括高等教育成本、未来工作与技能、气候变化;高等教育趋势包括学生数量变化、教育的替代途径、在线教育;政治趋势包括高等教育资金减少、高等教育价值观和政治两极分化;其次详述了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6项新的技术与实践,即自适应学习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教育应用,学生成就分析,教学设计、学习工程和用户体验设计提升,开放教育资源和扩展现实技术;再次描绘了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增长、约束、崩溃和转型4种可能发展场景;最后9位专家对报告发现进行了反思,阐明世界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机构中问题重叠、分歧和交叉的方式。文章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从影响未来高等教育教学的宏观趋势、新的技术实践、未来发展场景和文章案例观点四个维度,系统解读《2020年地平线报告》,寻求对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未来创新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4、【摘要】本文通过匹配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中的父子两代教育信息,构建了中国城市层面的教育代际流动指标,测度了中国城市层面的教育代际公平,并将其与城市宏观数据和微观个人数据匹配,研究了城市教育机会公平对居民社会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城市中绝对教育代际流动指标介于8.75—19.27之间,反映了各地区间在教育代际公平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利用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偏误后的回归结果表明,城市教育代际不公平程度会显著降低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而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低学历父代的高学历子代群体中。机制分析表明,自评经济地位和贫富差距是教育机会公平影响社会信任的重要传导机制。本文从代际流动视角证明了推动教育机会公平将有利于提高居民社会信任水平,这不仅阐释了教育代际公平的重要性,也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信任提供了可行的改革路径。
5、【摘要】我国有各级各类学校51.88万所、专任教师1672.85万人、在校生2.76亿人,教育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面向全国亿万学生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举,在全球也属首次。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工程,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社会实验和一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各级各类学校在线教学开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基于网络研讨会的专家观点和校长、教师和局长对一线在线教育实施情况、困难、经验和建议的分析,本文从超大规模互联网教育组织的视角出发,围绕流畅的通信平台、适切的数字资源、便利的学习工具、多样的学习方式、灵活的教学组织、有效的支持服务、密切的政企校协同七个要素,论述了在线教育如何有效支撑"停课不停学",以期为政府及各级各类学校制定相关政策方针提供理论依据,为一线教师和学生开展在线教学提供操作指南,为相关企业、家庭、社会等多方参与和支持在线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
6、【摘要】新时代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要求教育公平发挥新功能,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以及国际竞争与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教育公平需要升级换代,成为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新时代教育公平的新功能要求优化教育公平的研究问题域,把教育结果公平、教育的差异性公平、学前教育公平作为推进教育公平的新重点,把英才教育和国际教育公平作为新增点,并强化和细化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研究。有效推进教育公平,需要充实和完善政策工具箱,改变政府过去主要使用行政性工具的做法,把经济性工具和社会性工具纳入,同时选择恰当的政策工具或政策工具组合,精准解决教育公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7、【摘要】教育扶贫的作用机制是指教育扶贫作为制度规范或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体系或结构对相关客体(贫困群体、贫困群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并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互动关系。教育扶贫在逻辑趋向上是在其理论愿景和现实图景映射下政策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亦是围绕"教育属性"和"贫困属性"两条主线形成教育扶贫切实可行的逻辑合力。教育扶贫作用机制的发挥需以聚合地方性和全球性力量为核心载体,以重塑"知识资本"为预设目标,以注重"文化自觉"为指引方向,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扶贫需要从优化战略定位、识别扶贫对象、保障资本投入、提升文化能力和助力全球减贫五个维度构建教育扶贫作用机制的新路径。
8、【摘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先后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教育到社会主义教育、从效率优先的重点发展到公平导向的均衡发展、从外延式均衡发展转向内涵式优质均衡发展的重大转变。进入新时代,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表现为如下五个方面的矛盾:教育公平诉求与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优质教育诉求与基础教育发展不充分的矛盾,素质教育诉求与应试压力负担屡禁不止的矛盾,学校自主创新、特色发展诉求与政校关系不顺的矛盾,基础教育现代化的远大目标与地方和学校改革发展动力不足的矛盾。针对这些难点问题的基本对策有:以共建共享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以开放创新、特色发展解决发展的不充分,以课程、教学、评价的一体化深度研究与实践发展素质教育,以治理现代化理念理顺政校关系并推动学校内部治理,以简政放权、鼓励创新激发地方和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