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论文摘要怎么撰写?撰写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专科论文摘要有什么要求?本文分类为专科论文摘要撰写写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专科论文摘要的范文,不会写专科论文摘要的同学可以参考。
1、【摘要】目的了解我国神经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与管理现状。方法系统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的文献,去除重复文献,通过阅读摘要、标题和全文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文献结果显示,目前国内对神经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有较高需求,然而其培训及管理却尚未形成成熟体系,对神经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仅有初步研究,部分文献对核心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但其实际验证还较少。结论国内对神经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培养及指标体系的研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需进一步完善建立我国神经科专科护士准入、培训、使用等的系统管理体系。
2、【摘要】[目的]编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肿瘤病人专科护理服务需求评估量表,评估肿瘤病人专科护理服务需求与供给满足现状。[方法]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经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咨询编制肿瘤病人专科护理服务需求评估量表。采用评估量表于2017年9月—2018年5月对贵州省4所三级甲等医院650例肿瘤住院病人的专科护理服务需求与供给满足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编制的肿瘤病人专科护理服务需求评估量表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4.478%,Cronbach’sα系数为0.932,内容效度为0.906。肿瘤病人9个二级指标的专科护理需求不同,且护理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差异(t=43.716,P=0.000)。[结论]肿瘤病人存在多元化的健康需求,并且健康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差异。
3、【摘要】目的构建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开展居家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组建专科服务小组,包括管道、静疗、伤口造口、母婴、康复及中医6个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对居家患者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服务结束后使用满意度评价表调查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2019年7月15日—9月15日共开展了61例居家护理服务,其中母婴小组26例,伤口造口小组8例,管道小组14例,静疗小组3例,康复小组6例,中医小组4例;98%的患者对居家护理服务满意,患者认同以居家护理服务小组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结论以专科服务小组为主导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居家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高,护士自我价值提升。
4、【摘要】[目的]调查专科护理实习生(护生)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态度现状,探讨其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态度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教育与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职业认同感量表和职业态度量表对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220名专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专科护生职业认同感总分为(108.27±13.88)分,呈中等水平,职业态度总均分为(4.23±0.91)分,呈中等偏下水平,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态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专科护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态度密切相关,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可通过提高职业认同感来改善护生的职业态度,促进护理队伍的稳定发展。
5、【摘要】目的调查江苏省重症监护室(intensivecareunit,ICU)护士专科护理实践行为现状。方法2018年8月,便利抽样法选择江苏省6所医院的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以自制的ICU护士专科护理实践行为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共273名护士参与调查。ICU基础监护技术、检验标本采集/保存、仪器设备使用、检验指标判读等护理实践行为有较高的操作频率,分别为78.57%、77.78%、81.81%和100.00%。在护理实践技能的掌握方面,不同能级护士对护理实践行为的掌握有所差异,N0、N1护士掌握较好的是ICU基础监护技术和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N2、N3护士对大部分护理实践行为有着较好的掌握度,但仍对部分护理实践行为掌握较差。结论ICU不同能级的护士所掌握的专科护理实践行为有所差异,护理管理者在制定培训方案时应考虑不同能级护士的学习需求,同时为应对医疗技术的发展应定期培训和巩固操作频率较低的专科护理实践行为。
6、【摘要】综述国内外专科护士的发展、培养模式、资格认证和使用情况,比较国内外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差异。指出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加强国内专科护士的培养和使用,构建规范的专科护士培养体系,加强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建设,完善资格考核认证系统。对专科护士的岗位设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等方面形成完善体系和标准。
7、【摘要】[目的]系统评价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WebofScience、EMbase数据库,搜索关于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4月30日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整合。[结果]共纳入10篇研究文献,提炼出23个明确结果、10个新类别、3个整合结果,分别是成长与收获、困难与挑战、责任感和使命感。[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专科护士工作体验,改善管理体制,丰富工作内容,促进专科护理队伍的成长,改善病人的结局。
8、【摘要】目的探讨吞咽护理专科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临床实践、临床思维、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人文和护理科研6方面设置吞咽护理专科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授课(154学时)和临床实践(280学时)2部分。培训后进行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考核,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核心能力自评表调查培训前后护士的核心能力。结果培训后护士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考核的合格率均为100%。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87.57±11.89)分,与培训前相比,各维度核心能力得分及总分均有显著提升(P<0.001)。结论护士经过吞咽专科护理培训后,各方面能力提升初显成效。今后应结合专业发展、借鉴先进的培训经验,不断完善吞咽护理专科培训。
9、【摘要】目的:探讨医联体模式下上级医院对基层医院专科护理发展的影响。方法:医联体上级单位对成员单位实施护理共建、一对一帮扶指导、畅通沟通平台、建立培训机制等措施来实现提高基层医院专科护理发展,比较医联体管理前后基层医院专科护理发展情况、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年度考核情况、专科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医联体模式下,基层医院护理专科在专科数量、专科护理人才的培养及核心能力、专科护理质量考核方面显著优于管理前(P<0.01)。结论:医联体模式能有效促进基层医院专科护理发展,有利于提升基层医院专科护士的核心工作能力,提升专科护理质量。
10、【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及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精神科专科规培的质量内涵。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带教教师、教学管理相关专家,及专科医师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精神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特点。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专科医师和带教教师对精神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的想法和态度。结果基本的临床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查房、疑难病例讨论、科内业务学习和小讲课)依然是重点。除此之外,专科医师独立诊断能力的培养和亚专科特殊临床技能的学习也不容忽视。结论继续保质保量地做好基本的精神科临床知识、技能的培养,并着眼于提高专科医师独立诊疗的能力和培养其亚专科特殊的临床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