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类论文摘要怎么撰写?撰写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翻译类论文摘要有什么要求?本文分类为翻译类论文摘要撰写写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翻译类论文摘要的范文,不会写翻译类论文摘要的同学可以参考。
【摘要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翻译教学的作用日益彰显。翻译教学研究近十多年来成果丰富。本文以中国知网2000—2019年间翻译教学相关研究论文为数据基础,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功能绘制我国翻译教学研究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内翻译教学研究领域穆雷的研究成果最多;相关研究集中出现在2008—2013年间,中间出现了短暂的空白后,从2016年开始蓬勃发展;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是翻译能力、大学英语、翻译理论、教学模式等。
【摘要二】本文立足于法律翻译领域,通过对机器翻译的法律译文进行实例分析发现,机器翻译技术运用于法律翻译中的难点在于:①法律术语的语际理解与对等;②多义词的法律含义选择与顺应;③法律语言色彩的感知与再现;④法律语句的逻辑判断与重建;从而否定机器翻译的"取代论"。此外,本文尝试探析机器翻译技术与人工翻译的结合点,从而准确定位机器翻译与法律翻译译员的角色关系。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为法律翻译中的机器翻译技术发展提供了启示。
【摘要三】本文从历时的角度描写我国翻译学科、翻译专业70年发展的轨迹,系统总结中国翻译学科和翻译专业在各时期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及呈现的发展特征,阐述70年来中国翻译学科和翻译专业经历的从语言学习到语言服务为代表的七大变革,并结合新时代赋予的学科使命,展望翻译学科和翻译专业的发展图景。
【摘要四】本文探讨翻译研究框架下的空间概念,确切来说是多重空间(spaces)的概念。翻译发生在两种语言之间的空间里,但也源于不同空间,并在不同的空间运作。翻译需要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在此过程中空间的创造/生产使得多种表现方式成为可能。所以,空间概念需要加以扩展定义,以便使其更好地发挥理论作用。本文所讨论的(多重)空间概念不仅是弥合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之间鸿沟或距离的桥梁,更是一种切实的策略,以了解和理清翻译的运作机制。我们有时需要把焦点从过程层面转移至空间层面,探讨在准确性和可接受性的两个极点间游移的不同幅度,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协调和提升在语言维度和风格维度上的有效性传递。翻译研究中准确性和可接受性的矛盾,需要一系列空间来满足复杂多变的协商调停的需求。翻译本身即是在不可通约性、多义性和意义与生俱来的不可简约性之间反复调停。考虑到翻译中语义的不确定和审美的飘忽,译者需要跨越多个空间、涉及多种文化规范和传统。民族、社会、文化、历史、审美等空间相互联结;只有加深对翻译中这些空间各式各样形态的思考,翻译文本才可能实现合理平衡,并保持连贯一致。
【摘要五】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翻译学者构建了多个翻译研究学科构架,对翻译研究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现有构架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使翻译研究现阶段的发展又遇到了新的瓶颈。本文以学科构架的构成要素为基底,构建了一个以研究对象为核心,研究对象、研究类型、研究层面、研究方法和研究视野五要素互联互动的翻译研究学科新构架,以期克服现有构架的不足。
【摘要六】<正>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文(20号),组织各专业学位教指委编写发展报告,目的是系统梳理学科发展现状,推动专业学位高质量发展。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及其学术委员会和秘书处的共同努力下~①,我们按统一规定的内容完成了发展报告,现撮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全球和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对翻译和语言服务人才需求不断扩大的社会背景下,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文化。
【摘要七】人工智能时代,语言服务产业飞速发展,翻译技术迭代更替,在此过程中翻译技术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与趋势。为明晰翻译技术内涵、分类及趋势,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深入研究翻译技术内涵与翻译技术本质,从翻译自动化程度、翻译流程、翻译对象、技术功能等方面探讨翻译技术分类,探索翻译技术的系统构成,结合技术应用角色,力图呈现出翻译技术全貌。
【摘要八】学界惯于谈论外国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却忽视了翻译这个中介环节,只能从影响的层面看到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的一层关系。而从译介学的角度出发,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新诗创作之间呈现出复杂的关系:首先是诗歌翻译在诸多方面等同于中国新诗创作,其次是诗歌翻译对中国新诗创作具有积极的促动作用,三是诗歌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之间相互影响,促进了彼此的发展和完善。把握中国新诗创作与诗歌翻译之间的这三重关系,有助于更深刻和更全面地理解中外诗歌关系。
【摘要九】四川外国语大学廖七一教授是国内翻译研究的知名学者。他主持编写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2000)、《当代英国翻译理论》(2001)、《西方翻译理论原典选读》(2009)对国内的翻译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他撰写的《胡适诗歌翻译研究》(2006)、《中国近代翻译思想的嬗变——五四前后文学翻译规范研究》(2010)、《抗战时期重庆翻译研究》(2015)等著述在翻译史研究领域享有盛誉。笔者就翻译研究的哲学思考、研究范式、理论建构、批评话语、治学方法等问题对廖七一教授进行了深度访谈,以期对当下翻译研究的发展与创新有所启示。
【摘要十】近年来,基于语料库的翻译教学模式日益受到学界关注,不过多数集中在平行语料库的应用。国内汉语单语语料库(如BCC和CLL)以及国外的英语单语语料库(如COCA和BNC)资源丰富,却较少应用于翻译教学。本文尝试探索COCA英语语料库在英汉商务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为商务翻译教学改革提供借鉴,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