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第一次写论文的同学们,物理论文摘要应该怎么写?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撰写?论文摘要是作者对于论文的一个简明扼要的描述,让读者在读这篇论文时很清楚全面的了解到这篇论文。今天小编为为大家收录的几篇物理论文摘要,可供大家参考。

  【摘要一】在当前世界教育问题的研究与应用中,思维导图已经成为热点问题。然而在我国,思维导图与教育应用的结合仍处于引进阶段。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在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方面要相对其他学科落后一些,因而,思维导图理念下的物理教学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探讨价值。以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为教学案例,在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巩固阶段分别引入思维导图来进行探究,并进一步分析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二】采用文献研究法对《Phys.Rev.Phys.Educ.Res.》《Phys.Rev.STPhys.Educ.Res.》《AmericanJournalofPhysics》《ScienceEducation》中数百篇文章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国外物理教育研究领域中心智模型的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并分析其局限性与改进方向,试图为我国物理教育领域的心智模型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三】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使学习者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本文基于对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现状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分析,设计并开发了基于Android系统的大学物理移动学习平台,并应用于课程开展教学实证研究,通过测试和问卷调查评估平台的应用效果.

  【摘要四】基于目前对数字孪生技术、虚实融合技术、云制造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一种云制造模式下的生产线虚拟与物理系统互联信息模型的建模方法。通过对生产线组成要素进行行为规则建模,构建生产线虚拟孪生模型;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虚拟模型与物理模型的数据融合,并基于仿真优化技术实现产品生产阶段虚实闭环迭代优化。最后基于INDICS平台,通过案例分析对本互联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

  【摘要五】高考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基本教育考试制度,作为高考命题的直接承担者,教育部考试中心基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求,构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高考评价体系,其"一核、四层、四翼"的内涵直接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3个关键性问题.本文结合近两年高考试题,分析了高考评价体系精神是如何在物理学科高考命题中体现的,进而阐述了高考评价体系对物理学科教学的启示.

  【摘要六】生活化创新物理实验是利用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物品资源,不按固定方法或形式开展的、新颖的实验教学活动,是对实验室专门化实验的丰富延伸和有益补充.基于生活化创新物理实验的内涵特征、作用价值和开发路径等方面的深入剖析,以及对相关具体应用实例的阐释,表明生活化创新物理实验在落实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对中学物理教育教学有一定参考和启示.

  【摘要七】为进一步探究物理改性对甘薯皮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多糖主成分与形貌结构的影响,采用超声、亚临界水和微波改性处理甘薯皮膳食纤维,测定SDF和甘薯皮膳食纤维中性多糖和酸性多糖的含量,并使用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改性前后的甘薯皮膳食纤维进行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亚临界水改性对甘薯皮SDF得率、总膳食纤维(TDF)得率和中性多糖占比的影响显著(P<0.05)。SDF得率和中性多糖占比与膳食纤维被破坏的程度有关。酸性多糖中,0.1、0.2、0.3、0.5mol·L-1NaCl洗脱出的部分占比最高的是未改性样品,分别占8.48%、19.52%、28.44%和2.32%;0.4mol·L-1NaCl洗脱出的部分占比最高的是亚临界水改性样品,为10.99%;0.6mol·L-1NaCl洗脱出的部分占比最高的是超声改性样品,为38.74%。透射电镜观察发现,亚临界水改性对甘薯皮TDF形态结构影响最明显,其比表面积增加,呈现出更复杂的空间结构。红外光谱分析可知,改性后的膳食纤维仍具备多糖的官能团,物理改性前后均存在果胶的多聚半乳糖醛酸结构,且物理改性增加了膳食纤维中果胶的总含量。X-射线衍射结果可知,亚临界水改性和微波改性均将甘薯皮TDF的纤维素晶型由Ⅰ型转化为Ⅱ型,其中,亚临界水改性对晶型的破坏最为严重。计算结晶度后可知,亚临界水改性样品的结晶度(21.33%)分别低于未改性、超声改性和微波改性样品15.12、7.85和4.41百分点。

  【摘要八】电气设备在电流电压的作用下,在其内部及其附近会产生多种物理场,如电磁场、温度场、流体场、应力场等,并对构成电气设备的电介质、磁介质及导体三类主要材料产生作用,如使绝缘材料因电、热、应力的作用逐渐劣化,使导磁材料饱和产生谐波,在电机类设备中使导体产生相对运动完成机电能量转换。这些物理场(电磁、温度、流体、应力、运动、绝缘)相互耦合、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多物理耦合场。文中首先简要回顾我国电气工程领域为计算电磁学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指出电磁多物理场分析贯穿于电气设备的材料研制、设计制造、运行维护的全寿命过程,是决定电气设备经济性、可靠性的"硬核";然后分别介绍电气设备电磁多物理场耦合及运动涡流场耦合数值计算中的若干关键技术;特别指出绝缘材料的放电电压计算/预测是电磁多物理场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加强;进一步结合电气设备智能运维的发展需求,介绍电气设备热点温升、材料参数等基于电磁多物理场分析的智能反演检测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最后提出电气设备电磁多物理场自主分析软件平台的开发思路。

  【摘要九】我国中学物理教学中,科—数整合已成常态,科—技整合已有所体现,而科—工整合则进展不明显。中学物理教学已经渗透了STEM及其理念,且有许多融合点。中学物理教学渗透STEM教育的路径包括:将学习技术融入物理课堂;物理课堂中整合工程设计任务;对中学物理教师进行STEM教育理论知识的相关培训。

  【摘要十】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及智能设备不断引入电力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PS)中,CPPS面临一种新的攻击方式——网络-物理协同攻击(CCPAS)。这种攻击方式既隐蔽又可引发连锁故障,易造成大规模停电事故。首先,阐述CPPS遭受CCPAS的基本形式,在直流潮流模型下构建考虑状态估计约束的CCPAS模型。然后,探讨CCPAS的机理,以攻击者的角度分析规避状态估计监测后最大范围的攻击,分析CCPAS情景下CPPS的脆弱线路。最后,以IEEE14、118节点系统为例,通过仿真计算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适用性,对比分析考虑状态估计约束后物理攻击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