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论文的开题报告其实也是论文写作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特别是毕业论文,更是尤其重视开题报告。本文分类为挫折教育开题报告,接下来就来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挫折教育开题报告写作方法吧。

大学生挫折教育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大学生挫折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可以加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使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实践方法和理论培训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培养其坚强毅力,使其遇到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态度。当今的大学生都是“95”后,并且其中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处于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中,习惯由家长安排好日常生活,但当他们脱离了家长步入更加自由的大学生活时,突如其来的新鲜感以及陌生感会让他们不知所措,而在遇到挫折时他们的无力与挫败感更加明显。大学生在面临困难时容易滋生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引导和宣泄便会产生极端的后果。如2014年4月2日厦门南洋学院一名大二男生从学校宿舍7楼坠下身亡,调查发现该大学生是因为难以承受愚人节女友提出分手的刺激而跳楼;2014年4月16日中山大学一名研二历史专业学生上吊自杀,遗书中表达了面对毕业论文和工作难以解决的双重压力而无颜面对家人的无奈情绪……现今诸如此类的案例比比皆是,面对高校大学生自杀率逐渐上升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深思其背后的真正原因。同时如何去应对和处理当代大学生面对挫折的困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挫折教育,让他们学会合理地表达情绪,并且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所在。

当今大学生要面临学习、就业、人际交往等多重压力,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挫折承受能力和容忍能力薄弱,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势在必行,只有经历一次次的磨难,才能够使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通过学校开启挫折教育的活动,能够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挫折认知能力、挫折应对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他们能够正确自我意识到消极的挫折情绪不利于良好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成长。对挫折教育进行研究,能够引导大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挫折和负面情绪,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所以,良好的挫折承受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素质,而怎样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己成为当前大学生自身和学校都十分必要和紧迫的任务。

二、文献综述

2.1国外研究概况

目前,各个国家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这有利于我们进行系统地了解和研究挫折教育的适用范围,加深对挫折教育的理解,进一步研究挫折教育的发展方向,保证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1908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麦独孤针对挫折教育创立了一套有关挫折教育的学说。在相关文献中,他指出产生挫折感是本能的,与生俱来的。除了挫折之外,与挫折密不可分、造成各种挫折的行为也是本身具有的。他认为产生挫折后与面对挫折的情绪是息息相关的,产生挫折感之后就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举例来说:当你对一件事出于好奇时,你面对它就会有惊愕的表情;当你对一件你可怕事情想要逃脱时,你面对它就会有害怕的表情……麦独孤称:本能是开始,是不可避免的,是与生俱来的。人类有计划有组织的规划目标想要达成时,可能会受到很多不同方面的阻碍,当遇到这些困难时,人们会产生各种负面的情绪,在其下就会产生一些不受控制的行为,这些都是本能的‘。

沙利文和罗杰斯他们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共同提出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主要强调社会条件和文化对单独个体的挫折产生以及其反应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特别重视外界因素对人体本身的冲击,例如社会因素能够刺激人体自身的各种心理反应,减弱他们内心的受挫意识,为了使其避免产生,他们主张个体自我的调节和整合作用,强调个体未来的乐观态度和自尊,提出要通过乐观、他人和集体的关心以及自尊来预防挫折的产生2。

有关挫折教育研究的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指出:需要和满足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他认为,满足个体的需要很重要,如果对一个个体的满足都达不到的话,那么这个个体的心理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就会觉得自身是一个失败的个体。需要与挫折关系就是这个原理真实的反映。勒温说:“一个个体的需要是整个行为过程中的关键。”换句话说:要想降低挫折的出现率,就要尽量满足个体提出的各种要求。

以美国教育为例,它们非常注重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加强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抵御能力。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父母只抚养孩子到18岁,18岁之后则停止对孩子的“经济支持”。这种做法可以为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克服磨难奠定基础,并加强对挫折的认知能力,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不断的加强锻炼,创造更好的自己。

国外学者从挫折的定义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于如何开展挫折教育进行深入的探索。他们不仅重视理论研究,并且注重实际的操作与应用。通过国外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的挫折教育与之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的完善我国的挫折教育。

2.2国内研究概况

在教育这方面,挫折教育尤为重要,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分析,为进行挫折教育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

如:宋斌、陈友银对高校大学生常见挫折心理进行了分类:个人和家庭带来的需求性挫折;爱情和友情带来的交往性挫折;求学和求职带来的目标性挫折。并提出了对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高校开展挫折教育的有效途径(宋斌、陈友银《大学生挫折教育探析》2004。李晓林提出了当前挫折教育出现的弊病: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前的挫折教育己不能对现在出现的挫折进行很好的解决;挫折教育处理的范围很少、不全面并探索出挫折教育的实施原则及新途径:渗透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提高认识与实际磨练相结合的原则等等(李晓林《大学生挫折教育新探》2008)5。黄文利提出了对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维护和增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顺利完成社会化,同时对大学生挫折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黄文利《加强大学生挫折教育》2008)6。陈赞晓提出为什么要重视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切合当代大学生自身实情特点的心理需求,是保证社会平稳运行的关键(陈晓赞《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思考》2009)’

针对大学生挫折形成的原因,大部分心理学家认为:挫折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受挫者对挫折的认识进而加强对挫折的防御。对此学者们也纷纷想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如:李鸿儒提出了社会各机构要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供支持:教育部门开设有关挫折教育的课程与讲座;文化部门要创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政府完善相应的就业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等(李鸿儒《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对策探析》2011)8。蒋俊梅提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创设适当的“逆境”提高大学生的挫折承受力,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心理防卫机制,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蒋俊梅《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途径和方法》2005)9。针对挫折教育产生的影响,严红解释了加强学生受挫能力的重要性,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挫折教育的力度,首先,让学生们体会到挫折教育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课程。其次,树立正确的大学生挫折观。最后,要培养大学生的抗挫能力(严红《大学生挫折教育论析》2004)‘。。刘莉提出要把挫折教育放在首要位置,培养学生塑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锻炼他们面对挫折的心理反应能力,是进行挫折教育的金钥匙,并对出现问题的同学及时进行心理辅导,关爱他们、关注他们,让他们体会到他们同样重要(刘莉《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研究》2010)“。宋东颖强调挫折教育方法正确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受挫观念和意识,帮助大学生对挫折正确归因,举办与之相关的一些课程,提前加强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挫折的适应能力,正确处理遭受困难学生的不良行为,提供情绪宣泄的安全机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优化环境氛围,建立民主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宋东颖《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基本途径》2007)120在挫折感产生的原因研究中黄咸强《关于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中重点对学校外部和内部原因进行了分析。学校外部主要是因为素质教育的大环境还未真正形成和家庭教育的偏颇;学校内部原因他总结为:第一、高校对挫折教育的重视不够,第二、高校自身的不足,第三、大学生自身缺乏主体参与意识。曹阳、胡新宇在《大学生受挫因素以及受挫特征》对造成当前大学生消极心理做了外界因素和主观原因的分析。客观的来说有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原因,主观方面则主要有认知方式因素、学习压力因素、情感恋爱因素和就业压力因素等13。何晶在《大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教育对策》中提到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一系列的挫折情绪是因为他们在校期间没能得到很好的心理教育,家庭教育方面也可能存在遗漏,加之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使得自身压力过大;另外,诸如心理素质差、环境适应力弱、期望值太高、思维较局限、J清感脆弱和挫折准备不充分等主观因素也是造成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4。在《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这一论文中提到导致大学生产生挫折情绪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不仅表现在自然环境和社会风俗方面,也包括个人的影响。其中自然原因主要是由于它造成了人类无法预测的灾难,从而阻碍了个体的发展和对目标的完成。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他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以及交际中的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阻碍所表现出来的。在如今这个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在范围和程度上都显得格外的重要。个体本身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较低以及专业技能不完善是干扰大学生完成目标的主要原因‘与。王元勇在硕士论文《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中总结了引起大学生挫折的根本原因是需要和动机,并总结了动机、需要、挫折的关系。个体的需求越大,个体为所需达到满足产生的各种行为就越激烈,有了各种激烈的行为后,个体就会为之付出更多的动力,动力越强,期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相反,对需求的满足度期望越小,动力越小,期盼度越低,失望也就越小。个体有了需求,就会想办法得到满足,就会有明确的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容易得到满足,动力就越大,为了达到满足度,设立的目标太高太具体都是不明智的,在没有办法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候,失望值越大,心理受挫能力也会降低‘6。曹玉藏在硕士论文《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研究》中归纳了大学生产生挫折的原因包括社会就业环境压力的冲击、狭隘的成才教育观念的负面影响、教育评价机制的非科学性和大学生社会支持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大学生自助能力普遍不足‘7。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3.1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1、访谈法

通过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访谈,深入了解当前我国高校“挫折教育”的现状,寻找解决挫折教育资源不足的方法,为我国高校挫折教育课程建设顺利有效开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2、文献参考法

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文献、专著、期刊,寻找理论依据并借鉴有价值的资料,进一步探讨挫折教育的相关理论与对策研究。进一步丰富论文的内容和结构,使内容更加具体充实,更加具有说服力。

3、文献资料与实践调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对当代大学生的挫折遭受情况进行详细了解,根据现有的资源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加强教育,找出解决方案。

3.2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文献分析、访谈法等方法掌握了调研的资料,并从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原理出发,折和挫折教育的定义,对挫折教育的研究从挫折的概念解读入手,得出自己对挫然后对大学生挫折教育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学生挫折教育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阐述。分别从大最后一部分是从原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从学校层面、社会层面、家庭层面和自我层面改进的途径与方法,这是文章中最重要的部分。

4本课题的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之处,其一,挫折教育的内容方面,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从大学生学习挫折、就业挫折、交往挫折、情感挫折、经济挫折等这几个方面入手,解决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其二,在对策方面,针对性的提出应该从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自我层面等方面入手,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挫折教育体系,以提高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