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回到五位教授被申请信包围的场景。你知道他们是谁吗?他们想要什么?你当然不知道,但目的陈述就是你展现自己的机会!目的陈述应该把你描绘成一个生动的人,而不仅仅是数百封信件中的某一张纸。
记住,目的陈述要简洁地讲故事,使用生动的语言,要足够明确细致,也要有活力。让五个教授在面对500份、600份甚至是更多申请文件的环境中,他们感到无聊苦闷的时候,能够因为你的申请眼前一亮,兴致勃然。
同时,注意不要把陈述写得油腔滑调,透露出一种未经思考的肤浅。还有,不要用一系列的俳句,也不要放照片。只需要用文字呈现出你的个人特质即可,因为面对面的姿势和细微差异其实对展示你这个人没有什么帮助。
(译者注:除非是留学申请的面试环节,或者是递交艺术作品集,通常的留学申请文件只需要通过文字展示你自己即可)
笔者建议,目标陈述应该将你描述为:
(1) 对该领域充满热情;(passionately interested in the field)
(2) 聪明智慧;(intelligent)
(3) 在学术和个人方面有充足的准备;(well-prepared academically and personally)
(4) 能够接受研究生阶段的挑战;(able to take on the challenges of grad school)
(5) 能够与教授和同学保持融洽的关系,也就是共治和合议的协作能力或精神;(able to have rapport with professors and fellow grad students in other words, collegial)
(6) 能够按时完成研究生学位;(able to finish the graduate degree in a timely fashion)
(7) 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该学校的潜在杰出代表。(a potentially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at grad school in your future career)
几百个字可以涵盖的内容实在太多了(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目的陈述的长度一般在300到1000字左右)。道理说起来容易,那么具体在写作中究竟是应该怎么操作呢?
第一,对该领域的热情兴趣,这点实际上可以在以上所说的梗(hook)里面兼顾到。
第二,聪明伶俐的品质,可以通过你个人陈述中的整体写作、组织、表达等方式传达。
第三,何为准备充分呢?可以通过使用该领域的行话(lingo 或者jargon)来证明,这些行内人才能懂的东西可以是特定的理论或者技艺,描述你在该领域的修读过的课程和其他相关的成就。
(译者注:这里应该说明的是,适当的jargon是可以体现出申请人对该领域有一定的熟悉度,但假若表现过度,就会变成一种知识卖弄。请记住,教授不是要你教他们读书,也不需要用高大上的理论知识去唬他们,因为他们读过相关的领域的文献远远比你多。一旦要谈你对理论的认知,不要弄成文献综述,你一定要把侧重点放在你的思考上,以及某篇特定的文献对你个人知识发展非常具有实质性的影响是什么?。
第四,关于接受研究生学习挑战,这种的能力可以通过描述你所做工作的严谨性来表现。
第五,共治或合议(Collegiality)的能力并不特别重要,但仍然是一个影响因素,或者说,有这种能力和精神,总比没有好。如果你自己确实是一个友善和合作度高的人,那就最好你就呈现出来这一点。
第六,完成研究生课程的能力可以通过你迄今为止的成功含蓄地表达出来,如果你能讲述一些(简短的)你已经克服的不利障碍的故事,就可以更明确地表达出来。
第七,成为未来杰出校友代表这种事,可以通过你是本科学校的杰出代表来暗示例如,不要苛刻批评(bad-mouth)你现在的学院或教授。
通常来说,研究生院会要求你提到我上面列出的其他或类似的品质。只需要用常识去关注每一个,不要按照研究生院列出的顺序来叙述他们。把它们结合起来,重新排列它们,以让这些核心内容都能有机地连缀成文。做你需要做的任何事情,以显示自己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而不是像一只循规蹈矩的鹦鹉跟着一行巴西坚果去逐个击破它。
如果你有一些不利的学术背景,你需要让招生委员会放心。例如,假设你某一学期都考了 C,请你简短的解释你在那个学期经历过一些情感上的挫折,但同时展示你自那之后成绩一路飙升,直至如今在本学科内绩点高达3.83。如果你能很好地扭转这种不利的经历,你的故事将会提升招生委员会对你的印象,他们会认为你有能力接受挑战和按时完成学业。
(译者注:通常我们并不鼓励申请人在SOP当中写负面消极和不利的信息,但是面对这种铁证如山的背景劣势,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并反败为胜。教授们很清楚,没有任何人都是一帆风顺,饱经沧桑的他们亦自然懂得,拥有更强抗挫能力的学生,才能走得更远。诸位如果有了解过,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研究生申请要求申请者写一份个人历史–Personal History statement,其中就要求学生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和阶级有什么劣势,甚至受过什么不平等待遇,而申请人又是怎么去克服这一切困难的。这些都无疑说明西方的价值观,并不是要你呈现你是一个完人,而是你是怎么努力一步步完善你自己,因为苦难教育,才是生活最真实和深刻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