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文的基本特点是它的解说性,要把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向读者解说清楚,那么,议论文的基本特点则是它的说服性,议论文以“说服他人为成功”(叶圣陶语)议论文不但要论说对某一议论对象的见解,表示作者的态度(即观点),而且要阐明为什么提出这种见解,为什么抱这种态度。这个阐述“为什么”的过程,就是证明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证明,必须由论点、论据、论证三个部分组成。这几个部分也就是构成议论文的三要素。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任务。如果说论点是需要证明什么的话,那么论据就是用什么来证明,论证就是怎样进行证明。议论文无论长短,这三要素都是缺一不可的,它们共同担负着“说服读者”的任务。
释题入篇,明确论点。
在综合应用的考试中,议论文给出论题的频率更高,比如“探索发现与洞察力”、“科学的人性化”,“科学的公众认同”、“自然资源的绿色管理”等均属于论题类问题,常规的方法,大家在开头都会采用引用名言,直接破题给中心论点等,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文章开头法,也叫做解释概念入题法,在文章开头,就将标题或相关概念的含义解释一下,从而明确全文的中心论点。
通常有三种方式,阐释破题、对比破题、设问破题。阐释破题:对话题中心词进行说文解字。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就是很好的诠释。
(话题常识)常识,是(解释词语,判断定义)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岁岁年年,它们经过时间的积淀和岁月的铅华洗抹,显得睿智、深刻,富有指导意义(说明特征)。然而,纵然常识与我们同行,随着时间的检验,我们却渐渐发觉:常识不是(提出论点)真理。
举事例就是用典型的具体事实作论据来证明论点。通常所说的“摆事实”就是这种方法。这是运用归纳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易于掌握,用得也普遍。如〈要勇于跪倒在自己的面前〉一文中这样举例:卢梭并没有因为袒露自己曾有过的卑污而留下骂名;鲁迅先生严格解剖自己,严格解剖我们的民族,毫不留情地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也并没有因此而为人民所怨恨;巴金老人并没有因为揭露自己的丑陋而被人唾弃。作者的这些个事例突出了自我反省的意义,很好地证明了论点。